以法惠人、法人资政,是他人生追求的理想,一言一行,无不彰显法律人的执着,一间法律服务所工作室,连接着城乡千家万户。重庆市綦江区东溪法律服务所主任廖中平自1994年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以来,二十多年如一日,一腔热血写春秋,树立、践行“服务至上”的理念,不断创新服务方式,努力提高服务质量,用专业与真诚赢得感动和称誉。他是村镇维护公平正义的代言人,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护航者,他拥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,为自己的人生奏响雄壮的乐章。
执着追求 开拓进取
说起和法律结缘,廖中平坦然纯属偶然。年轻时,他和人发生了争执,因为不懂法律吃了亏,他很不服气,从那以后他立志要学习法律知识,维护公平正义。
凭着一腔热血,廖中平白天工作,晚上看书自学法律知识,最终,获得了法学的本科学历。2005年,廖中平担任了綦江区东溪法律服务所的主任,当时,全所一年的收入只有十二、三万元,他身边的朋友劝都他别干了,可因为对职业的热爱,廖中平把这份辛苦咽了下去,暗自想办法提升全所的经济收益。
由于东溪镇的企业服务对象较少,廖中平便着重考虑基层政府的法律顾问业务,在綦江区20个街镇中,廖中平担任了4个政府行政机构的法律顾问,成为綦江区最早开始做政府法律顾问的法律人,在他的带领下,2015年东溪法律服务所的年总收入增长到46万元。
廖中平全身心投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,利用专业所长,在各种交流会上,他经常主动发言,对劳动争议性案子也很有研究,并且在他担任主任期间内,全所实现了零投诉。
倾心服务 惠及民众
从2002年起,綦江区开始推行“村村配备法律顾问”制度,廖中平成为了农民的法律顾问,“有事请找法律人!”这句以前只是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对白,如今成为东溪镇农民的口头禅。
2004年,在一建设工地务工的老刘不幸受伤,造成下颌骨骨折、牙齿脱落11颗,施工单位与他达成了一次性赔偿5000元的协议,可是除去镶牙的费用后,已所剩无几,老刘几次找到对方都被拒绝。2005年3月下旬,廖中平到新石村调查一起案件时,得知老刘的苦衷,决定帮他维权。很快,廖中平帮老刘收集了相关证据,代老刘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工伤性质认定,有关部门鉴定老刘的伤情为“六级伤残”。老刘拿着新证据找上门去,施工单位以已进行一次性赔偿为由,再次拒绝履行赔偿义务,于是,廖中平正式以法律代理人身份介入,代老刘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。最终,施工单位与老刘重新达成赔偿协议,老刘共获得9.3万元赔偿。“没有廖顾问的帮助,我就只能吃哑巴亏了!”如今,老刘逢人便夸村里的法律顾问。
现如今,他带领的法律服务所共有法律服务工作者7人,个个都被聘为村级法律顾问,他们担任了4个镇、60多个村的法律顾问,覆盖面达到20万人。
克服病魔 忠于职守
当全所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,一个噩耗却降临了。2013年9月,廖中平被确诊为尿毒症。之后的每个星期,廖中平要跑三趟綦江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,为了不耽误工作,他把治疗时间推迟到下午5点,晚上9点才回家,在治疗的同时,廖中平还带着电脑,及时审查和修改传来的政府文件和合同。
在透析前3个半小时,人是清醒的,只是到后面的时候,因为血压会剧烈地变化,会有些危险,然而,为了不辜负政府部门对法律服务所的信任,廖中平每次都会按时完成工作。截止到2015年,廖中平审查政府规范性文件达556份,审查合同97份,提出法律意见13件。
廖中平坚持这样一个理念,一百万和一百块在他面前是一样的,不会因为钱多就接案子,也不会为了收钱而盲目的去接案子,尽心为客户着想让廖中平赢得了很好口碑。2016年,东溪法律服务所的年收入增长到80多万元。同年,廖中平当选为綦江区人大代表,他提出“规范公安机关民事诉讼证据调取程序”的意见,同时还有烟花爆竹销售利润高昂、农村土地荒芜等民生问题,不仅如此,他也常受邀对镇、局级单位的人员进行讲座培训,廖中平带病工作,不忘初心,服务于当地的百姓,为基层法律工作者树立了好榜样。
新思想引领新征程,新时代呼唤新作为,基层法律服务没有终点,永远在路上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有理由相信,廖中平一定能勇挑时代赋予的重任,不负人民寄予的厚望,谱写出基层法律服务事业的崭新篇章。